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展演 > 正文

我身边的历史人物画卷(一)|文天祥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2 】

“天祥楼”位于我校的慎行路、笃行路之间,是九栋主教学楼的其中之一。之所以以“天祥”命名,是为了纪念南宋江西吉水人文天祥。

对于他,在我们脑海中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

第一个跳出脑海的,自然是“民族英雄”四个字。明代军事家、政治家于谦在《文山先生像赞》中赞颂他“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毛泽东主席曾写下评语:“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天祥几乎家喻户晓。

同时,文天祥还是一位杰出爱国诗人、文学大家。他二十岁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写有大量文稿,其中诗、词最多。他那唤起中华大地民族正义的《正气歌》,充满了民族气概和高尚节操。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可谓妇孺皆知,流播不息。

赣州古皇城进口处有一座牌坊,名为“四贤坊”,即为赵忭、周敦颐、刘彝、文天祥而立。文天祥虽为吉水人,但与赣州渊源深厚。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知州;次年4月,亲率赣州数万乡民起兵抗元。这,只是万千之一而已。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广博的一百八十多万件藏品中,有那么一卷小小薄薄的纸本,它既没有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那般的精湛工艺和璀璨夺目的装饰,也没有《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宏伟画卷内容丰盛、气势磅礴,它只是简单的747个字,短短的53行书——《上宏斋帖卷》。

《上宏斋帖卷》是文天祥祝贺宏斋(包恢)晋官时写的一篇书札,在《故宫的书法风流》一书中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这篇短短的文字记述了文天祥在江西任职时对于赣寇“用兵丁万人,声罪致讨”之事,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站在艺术层面上去欣赏、解析,我们又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上宏斋帖》中,行书用笔曲直转换到位、点画夸张、粗细有别、灵动丰富,本身已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字里行间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劲微妙、清疏挺竦,使得每一个字都透着古雅可爱。

本卷书帖中可以看到诸多鉴藏印,卷后也有诸多题跋,由此可以看出,这卷手稿曾被多人收藏、传承,是历代大家争相收藏、纪念、视为瑰宝的沧海遗珠。明汪砢玉《珊瑚网》、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清《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对此也有著录,足见其文学、书法与历史之价值。

《上宏斋帖卷》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目中有一个文物代号——新00051428,但希望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也希望文天祥在我们的印象中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我们应该记住他,应该敬佩他,更应该去了解他。就如同江西吉安卧虎山的文天祥墓,山水环绕,泉涌鸟鸣,不应如此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