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佑楼
天佑楼位于笃行路和励行路之间,是我校的主教学楼之一。天气晴朗的时候,光线透过镂空的建筑结构,从风雨球场上向天佑楼望去,能看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柔和的微光,这道微光仿佛从19世纪末穿越而来,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个年代的一位伟人。

“天佑”这个名字是当然为了纪念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

(图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第四排左数第三个为詹天佑)
非常巧,詹天佑也属于半个江西老表,他的祖籍在上饶婺源,祖上靠经商致富,后来迁至广州定居。在12岁的时候,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决定送詹天佑留学美国,后来他和另外29名学生一起赴美留学,还有了一个外文名——Jeme Tien Yow。

少年詹天佑,是一位妥妥的学霸。1878年,詹天佑17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同时,也正式开启了他的“铁路生涯”。

(第三排左数第三为詹天佑)
1881年,詹天佑毕业了,他也是留美学生中第一个顺利拿到学位的学生。而后詹天佑回到了祖国,但是他的专业无用武之地,回国之后七、八年间都没有从事相关行业。1888年,詹天佑进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从帮工程师做起,从此一生奉献给了铁路事业。

(图上第一排右数第三为詹天佑)
詹天佑的功绩颇多,其中最引以为傲的便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同时它也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的全线竣工也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是中国铁路历史上不能忘却的光辉一页。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由清末民初著名摄影师谭锦棠拍摄的《京张路工撮影》,此本影集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分上下两卷,记录了京张铁路的建设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工程状况,为后人研究中国铁路历史提供了文字所不能传达的珍贵影像资料。


单从此本影集的装帧设计,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美术设计风格。封面、封底都采用了沉稳的葡萄酱紫色,封底又加以彩色波纹精心装饰,灵动大气,藏书贴和印章也格外小巧有趣。



影集中记录了数个京张铁路的沿途车站,照片清晰、构图庄重,可以看出,当时的车站建筑风格都是较为统一的。



沿着京张铁路一路走过,历史的脚印逐渐清晰,我们可以看到绵延的大山、雄伟的长城,还有清澈的河流……这套影集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铁路工程师,人们在青龙桥车站为他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愿他能在此遥望,看到这一百六十余年后的今天,盛世铁路梦圆,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