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活动 >> 正文

智联养殖新篇:大学生三下乡为石浦村天鹅基地注入科技动能

发布日期:2025-07-02    点击:


7月1日,信息工程学院“芯植绿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石浦村,对当地颇具特色的天鹅养殖基地展开调研,旨在运用专业知识,借助物联网技术为传统养殖业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石浦村天鹅养殖基地占地 20 亩,采用 “林禽共生” 的生态养殖模式,在 “树上结果、树下养禽” 的立体循环系统中,散养着黑天鹅、山鸡、土鸭等十余种家禽,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生态养殖产业链。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养殖模式在信息获取、精准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实践团队抵达基地后,通过与养殖人员深入交流、实地观察养殖环境,收集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环境监测方面,当前基地主要依靠人工定时巡查记录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不仅耗费人力,且无法做到实时、精准监测。一旦环境参数出现异常,难以及时察觉并调整,可能影响禽类健康。例如,夏季高温时段,若不能及时掌握禽舍温度变化,极易引发禽类中暑,造成经济损失。

在禽类健康管理方面,养殖人员主要凭借经验观察禽类外观和行为判断其健康状况,缺乏科学、量化的监测手段。当禽类出现疾病初期症状时,难以及时准确诊断,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疾病传播扩散。同时,由于缺乏对每只禽类生长周期、进食量、运动量等数据的长期记录与分析,难以制定个性化饲养方案,影响养殖效益。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在感知层部署温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监测设备与智能脚环、摄像头等禽类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精准采集数据;网络层利用 LoRa、NB-IoT 等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支持养殖人员远程监控,异常数据自动报警;平台层通过搭建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数据,分析关联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饲养方案,存储历史数据辅助科学决策。

实践团队后续将与养殖基地进一步合作,逐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养殖过程中的落地应用。通过试点示范,让养殖人员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效益,从而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为石浦村天鹅养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撰稿:刘康兴、陈璐、曾心

审核:王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