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芯植绿意”实践团队来到信丰县安西镇马尾岭等地脐橙果园,开展主题为水肥一体化系统在农田管理中的实际效能与优化的调研。在团队指导老师刘康兴的带领下,先后实地走访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脐橙果园,与果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学习,了解目前水肥一体化系统在果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团队结合专业优势,给于果农科学实用的建议,助力赣南脐橙产业“数智化”发展。

信丰县是脐橙之乡,当地农作物灌溉依赖传统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肥料流失严重,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易造成土壤板结与面源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能通过管道系统将水、肥精准输送到作物根系,大大提高了脐橙品质,还能提升作物产量10%-20%。”信丰县安西镇热水村脐橙园张总在田间上介绍。
“原来滴灌带不是随便铺,还要根据作物根系深度调整孔距!”同学们感叹“这技术就像给庄稼‘打点滴’,既省水又养地!”

在脐橙种植地,团队成员发现部分地块存在灌溉不均、肥液浓度波动大的问题,果农告诉我们:“传统施肥方式依赖人工搅拌,肥料溶解不充分,且灌溉时长全凭经验。”团队成员通过学习的智能物联网应用知识给以果农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议,果农反馈此先进技术很实用,但是大部分果农不懂技术,更不会用。果农的回答让团队成员们陷入沉思:“如何打通技术下乡最后一公里任重而道远。”

团队来到信丰县安西镇禾星村脐橙果园调研时,有队员发现一些区域的滴灌带出水口有堵塞,导致水流不均匀。“滴管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这个问题,需要人为拔出来进行清洗,数量一多也很麻烦。”果农告诉队员。通过现场查阅资料,滴管堵塞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但是有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防堵塞率能达到95%,这也给了队员们启发,返校后针对滴管堵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验证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实际效果,团队来到附近另一个采用传统淋施果园,这个果园与示范基地的品种等条件都相同或相似,但采用的是传统淋施模式,但树与示范基地相比,树明显更小,挂果量也更少。


本次三下乡活动以乡村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为核心,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走访、技术指导、数据分析等方式,既发现了智慧农业在降本增效上的显著优势,也直面了技术推广成本高、农户操作门槛大等现实挑战。调研过程中,这不仅是一次对农业科技应用的深度探索,更是青年学子扎根乡土、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后续智慧农业技术优化与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撰稿人:刘康兴
审稿人:王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