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7月2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全体成员怀着崇敬之心,顶着烈日,踏上寻根铸魂之旅,专程前往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暨长征第一渡口,开展一场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

踏入长征第一渡口,于都河波光清漾,似在低吟往昔。陈旧木船静泊,满是岁月刻痕。它们曾是红军战士们跨越天堑的希望之舟,在那黑暗而艰难的时刻,凭借信念与勇气,载着共和国的殷切嘱托,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驶向光明的未来。队员们凝视着这些木船,虽然未曾触摸,但木船的粗糙质感早已让其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红军战士紧握船桨、奋勇向前的温度。

渡口回望忆峥嵘,初心如磐启新程。于都河畔,长征第一渡口纪念碑巍然矗立,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九十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伟大远征。“红心e修”队员们肃立于长征渡口,认真聆听带队老师谢太明动情讲述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渡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红色故事。脚下斑驳的石阶,见证了红军将士“十送红军”的鱼水情深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庄严肃穆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全体队员整齐列队,向革命先辈敬献鲜花并深深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

纪念馆里悟真谛,精神洗礼强担当。步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史料与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队员们跟随讲解,在“战略转移”、“集结于都”、“渡河出发”等主题展区久久驻足。一盏盏马灯、一双双草鞋、一封封泛黄的家书……无声的文物化作最有力的语言,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军将士在物资极度匮乏、敌情异常严峻下所展现的钢铁意志与必胜信念。特别是了解红军在于都集结期间严守纪律、依靠群众的历史细节,大家对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思想碰撞凝共识,红色基因永相传。现场学习结束后,团队就地组织了热烈的学习讨论会。队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踊跃发言,交流心得。大家一致认为,长征第一渡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见证地,其蕴含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紧密团结和依靠群众的宝贵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成员,要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自身血脉,转化为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实际行动。讨论中,学生领队眭相锋强调:“我们不仅要精进专业维修技能,更要锤炼革命‘红心’,把长征精神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韧劲,融入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以技术传递温暖,用担当践行初心!”


此次于都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寻访,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淬火。“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于长征源头汲取了丰厚的革命精神滋养,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始终扎根基层坚守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立足岗位,迎难而上。未来,“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全体成员必将以此次红色教育为动力,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新长征”路上,用精湛技术和火热情怀,持续书写属于新时代奋斗者的闪亮篇章,走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长征路”。

长征,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象征。它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撰稿:谢太明
初审:王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