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3-06-01    点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





专业代码: 51020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订年月: 202110

修订单位: 信息工程系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计算机网络技术(5102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

 类型(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电子

信息大类

51)

计算机类510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4)

技术服务业(65)

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2-02-10)

信息通信网络维

护人员

4-04-01)

信息通信网络运

行管理人员

4-04-04)

网络售前技术支持

网络应用开发

网络系统运维

网络系统集成

网络安全运维

锐捷RCNA、华为HCIA认证证书(初、中级)、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证书(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网络售前技术支持、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系统运维、网络系统集成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4)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5)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2)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各学院系根据上述素质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确定专业素质要求。

二)知识要求

包括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以及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

4.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基本知识;

5.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 TCP/IP 协议簇知识;

7. 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网络设备性能特点;

8. 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知识;

9. 熟悉网络工程设计安装规范;

10.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工具的功能和性能特点;

11.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12. 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规范及布线知识。

(三)能力要求

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实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5. 具有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

6. 具有对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设备和无线网络进行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7. 具有熟练查阅各种资料、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8. 掌握各种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配置,具有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能力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9. 掌握常见网络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术;

10. 掌握各种网络技术,对各种常见的网络、系统产品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设计、实施中小型网络工程和数据中心机房的能力

11. 具备大型有线/无线网络的综合布线、配置、集成、维护能力;

12. 具有协助主管管理工程项目,撰写项目文档、工程报告等文档的能力。

13. 具有计算机网络安全配置、管理与维护能力。

七、毕业要求

1.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课程,成绩合格,且各课程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方可毕业。

2.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行业企业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技能证书。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1.基础课程设置与要求

1-1《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2/4

教学目标

通过军事课(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学,让学生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学习内容

(1)中国国防;

(2)国家安全;

(3)军事思想;

(4)现代战争;

(5)信息化装备;

(6)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7)射击与战术训练;

(8)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

(9)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教学要求

(1)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2)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记2学分,采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14学时,记2学分。课程内容含“必讲(必训)”内容和“选讲(选训)”内容,在确保完成“必讲(必训)”内容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选讲(选训)”内容,但必须完成总学时;

(3)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4)教学方式方法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高职教育育人目标;

(5)要重视第二课堂,充分利用退役返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评价标准

(1)军事课考核包括军事理论考试和军事技能训练考核,成绩合格者计入学分;

(2)参加学校和地方兵役机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报名应征入伍情况。


1-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48/3

教学目标

(1) 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2)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积极、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

(4) 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人格健全和依法办事的社会主义公民。

学习内容

(1) 理想信念;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爱国主义、传统美德;

(4)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5)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观念和公民权利、义务。

教学要求

(1) 与中央的教育精神保持一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2) 教学方式方法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高职教育育人目标;

(3) 重视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评价标准

(1) 日常行为表现;

(2) 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 理论考核成绩。


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增强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学习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精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教学要求

(1)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准确性;

(2)理论讲解与我国实际、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

(3)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素养。

评价标准

(1)了解党的历史、基本理论、重大方针政策;

(2)在政治立场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不受杂音、西方错误思想动摇或左右。


1-4《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学期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32/2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党和国家最新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了解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3)培养学生追踪国际、国内时事的兴趣,拥有开放的视野。

学习内容

(1)党和国家最新的重大方针政策;

(2)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教学要求

(1)把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

(2)注重时事政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评价标准

(1)对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度超过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度;

(2)掌握对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科学分析的方法。


1-5《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

学期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128/8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

(1)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包括:体育概述、锻炼计划、运动保健、体育文化欣赏、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测试和体质健康评价等;

(2)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排球、攀岩、定向运动等)。

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体育理论课需要进行笔试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考试要统一、规范、严格考试纪律,充分体现体育课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3)要求学生掌握某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要领,并能持之以恒的加以练习,为终生参加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评价标准

(1)能基本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体育概述、锻炼计划、运动保健、体育文化欣赏、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测试和体质健康评价等);

(2)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排球、攀岩、定向运动等)。


1-6《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创新创业教育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成功创业者所具有的素质特征;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习内容

(1)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

(2)创新创业者的素质特征;

(3)创新创业的环境

(4)创新创业者的能力分析

(5)创新创业的方式选择

(6)创新创业的过程

(7)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

(8)创新创业的管理方式;

(9)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教学要求

(1)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通过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游戏、训练活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讲授;

(3)注重利用课外学时,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案例研讨、知识点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突出重点,鼓励自学。强化生动性,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创业的方法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评价标准

(1)学生具备鉴别项目和判断市场的眼力;

(2)掌握创新创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巧。


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16/1

教学目标

(1)激发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意识;

(2)熟悉就业程序,学会保护自身合法就业权益,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学习内容

(1)就业形势与政策;

(2)职业素质培养

(3)求职准备;

(4)求职心理及调适

(5)应聘实务

(6)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

(7)自主创业知识;

教学要求

(1)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2)坚持实践教学和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参观考察、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场景模拟等,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3)坚持互动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评价标准

(1)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2)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

(3)学生的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32/2

教学目标

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学习内容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障碍,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2) 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结构,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和偏差,能够完善自我意识;

(3) 情绪和情感概述,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影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概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技巧,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调试,掌握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5) 个性的概述,大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个性心理测评,了解并完善自己的个性;

(6) 调节学习心理,了解学习及相关理论,了解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解决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7) 大学生压力与挫折概述,大学生常见压力与管理,大学生常见挫折与应对;

(8) 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爱情之心理内涵,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大学生性心理问题与调试;

(9) 了解网络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问题;

(10) 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与练习,运用多媒体教学。

评价标准

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有关信息,拓展了视野,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掌握了有用的生活技能等。


1-9《美育》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美育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32/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发展、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创作、鉴赏与批评、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力。

学习内容

(1) 艺术形式概述;

2)《影视鉴赏》及课堂讨论;

3)《音乐鉴赏》及声乐实践;

4)《诗词鉴赏》及格律了解;

5)《美术鉴赏》及模拟估值;

6)《戏曲鉴赏》及脸谱知识;

7)《舞蹈鉴赏》及交谊舞步;

教学要求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与简单实践,需要学术报告厅等具备投影、音响、话筒的大型多媒体教学场地。线上通过网络通识平台学习美育相关内容。

评价标准

通过普及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主要艺术形式,从而为进一步的了解艺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1-10“四史”教育》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四史”教育

学期

第一至四学期

学时/学分

8/0.5

教学目标

(1)从宏观上对“四史”进行整体理解

(2)了解党的革命历史

(3)了解新中国发展史;

(4)了解改革开放史;

(5)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

(6)理解学习“四史”的意义。

学习内容

(1)“四史”有关著作

(2)“四史”相关故事

(3)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4)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史

教学要求

(1)深入学习识记相关历史事件

(2)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3)坚定共产主义和人民的立场;

(4)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坚持“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

评价标准

(1)了解掌握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四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传承革命和奋斗精神

(3)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警惕西方思潮干扰。


1-11《劳动教育》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学期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32/2

教学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学习内容

(1)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3)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4)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教学要求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评价标准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1-12红色文化》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红色文化

学期

第一至二学期

学时/学分

16/1

教学目标

通过红色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红色文化,准确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内涵,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我国培养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1)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2)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3)农村包围城市是革命成功之路;

(4)山沟沟里出马克思主义;

(5)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6)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

(7)中国共产党能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崇尚革命英雄;

(9)弘扬革命精神;

(10)永葆红色江山代代传。

教学要求

(1)坚持“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

(2)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即依托红色文化进行本校课程开发,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尝试,

(3)教学方式方法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高职教育育人目标;

(4)要重视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赣州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评价标准

(1)掌握红色理论,从整体上把握红色文化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革命道路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联系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系统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加强情感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侵入心扉。


1-13《高等数学》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课程需要使用,以及未来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学习内容

(1)函数;

(2)极限;

(3)连续函数;

(4)导数与微分;

(5)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6)不定积分;

(7)定积分;

(8)多元函数。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函数极限、连续、导数与微分及微分学基本定理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学以致用;

(2)培养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触类旁通,积分学是重难点内容,灵活多变;

(3)渗透迁移类比思想,在学习多元函数时,回忆反思一元函数的学习过程。

评价标准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比如: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2)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3)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4)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评价要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讨论、课下作业等形式去完成。


1-14《现代社交礼仪》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现代社交礼仪

学期

学期

学时/学分

32/2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质;

(2)掌握各类礼仪的基本技巧,能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的与人交往。

学习内容

(1)形象美的塑造;

(2)基础礼仪

(3)交际礼仪

(4)习俗礼仪

(5)涉外礼仪;

6)利益的性质与功能。

教学要求

(1)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

(2)注重实践教学

(3)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兴趣。

评价标准

(1)基本掌握礼仪规范,并能够应用

(2)使礼仪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日常中能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


1-15《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学期

限选课 第一、二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

(1)英语语音语调;

(2)英语词汇;

(3)英语语法;

(4)正常语速英语听力;

(5)使用英语进行基本对话交流;

(6)英语阅读技巧;

(7)用英语进行清楚的书面表达。

(8)基本英语翻译技能。

教学要求

(1)教学方式方法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高职教育育人目标;

(2)重视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评价标准

(1)掌握规范化的语音知识,标准的语音语调;

(2)积累词汇3500个左右,以及一定量的习语,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方法识别生词的能力,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要求拼写正确,能英汉互译,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用法(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习语包括在内);

(3)在中学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加深基本语法知识,侧重语法结构在语言交际活动的运用;

(4)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5)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6)理解所学语言材料的内容,包括课文、对话、阅读及练习材料等;

(7)能就一般性题材,在2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

(8)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


1-16《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学期

限选课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鉴赏方法;

2)了解文史知识,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文学素养;

3)掌握各类写作的基本要求;

4)能熟练进行文字阅读、检索、整理,能有效认识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1)先秦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及部分选文;

3)唐代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4)宋代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5)元明清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6)现当代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7)外国文学概述及部分选文。

教学要求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2)口语交流沟通能力训练:能熟练朗诵、演讲、解说、辨论;

3)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能流畅写作文学赏析等文章;

4)创造能力训练:能有效认识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

评价标准

1)掌握基本的文史知识,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

2)快速阅读、理解文字信息,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3)能流畅写作文学赏析等文章。

2.专业课程设置与要求

2-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建立起对局域网、互联网、路由器、交换机等的认知;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学会用分层的思想考察复杂的通信网络系统;

(3) 认识OSI七层协议和TCP/IP协议簇中每一层的功能;

(4) 学会使用抓包软件和网络搭建模拟软件来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习内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物理层基本概念及协议;

(3)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及协议;

(4) 网络层相关知识;

(5) 运输层基本概念及协议;

(6) 应用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7)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8)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相关概念;

(9) 抓包软件和网络搭建模拟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

(1)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应重点将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模型和分层次协议结构等概念传达给学生,为后续的服务器配置、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开发和与应用、网络爬虫技术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2) 教学过程应按照自上往下或者自下往上的顺序分析TCP/IP各层的功能。注意区分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不同层次地址的功能。注重分析IP地址的构造原理、子网号、子网掩码等概念。区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底层原理以及使用场景。

(3)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若干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抓包软件和网络搭建模拟软件的使用,用更直观的方式观察协议字段,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课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评价标准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2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

学期

第二、三学期

学时/学分

128/8

教学目标

(1)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Java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法;

(3) 能运用 Java语言进行一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后续运用 Java 语言进行各种类型应用程序开发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

(4) 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

(1) Java语言的特点及发展史

(2) Java开发环境的搭建及环境变量的配置

(3) 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Eclipse/Intellij IDEA

(4) Java基本语法格式,包括变量、常量、运算符的定义何使用

(5) Java中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6) Java中数组的用法

(7) Java中的面向对象思想,包括封装、继承、多态。

(8) Java中的常用API的用法

(9) Java中的集合类

(1) Java中的异常处理

(2) Java中的I/O(输入输出流)的使用

(3) 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

(4) 使用Java进行网络编程

(5) JDBC数据库编程

(6) 使用Java开发GUI程序

(7) Java中的反射

教学要求

(1) 高职教育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需明确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升华与知识层面的拓展,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

(2) 在本课程中,应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项目)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3) 教学整体设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案例(项目)任务实现为载体、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评价标准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5%)、作业(5%)、实验和上机成绩(20%)。


2-3《数据库技术》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数据库技术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

(4)能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5)通过项目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2) 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

(3) 数据库关系模型;

(4) 数据库规范化;

(5) 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管理;

(6) 数据完整性约束;

(7) 插入、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8) 单表查询;

(9) 多表查询与子查询;

(10) 排序与分类汇总;

教学要求

针对课程特点,结合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2)项目驱动:课程教学以项目开发为目标;

(3)案例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4)一体化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多媒体机房);

(5)项目展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课堂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开展教学;

(6)成立学习小组,实现课堂讨论、实践和课外的拓展学习。

评价标准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两部分组成,分数比例为:

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笔试)(60%);

具体构成比例如下:

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实训项目(20%)+期末笔试(闭卷)(60%)


2-4《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Python程序设计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掌握程序设计思想以及程序开发流程;

(2) 熟悉Python语法、基本数据类型、流程控制、函数、异常等基础知识;

(3) 具备良好的代码编写习惯和基本的Debug能力;

(4) 了解常用的第三方python库以及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学习内容

(1) Python语言的发展过程、分类及应用领域;

(2) 高级语言的翻译执行过程

(3) 了解Python版本的区别,并能熟练搭建Python开发环境

(4) 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

(5) 模块的导入方法

(6) Python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字符串

(7) Python的流程控制语句

(8) Python中的函数

(9) Python中的组合数据类型

(10) Python中的面向对象思想

(11) Python进行文件和数据格式化

(12) 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3) Python网络爬虫开发

教学要求

(1) 通过超星学习通、MOOC等平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布置、教学资料同步、课后重难点复习巩固等工作,布置相应作业并及时认真批改,从中发现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在课程讨论中予以解决;

(2) 课堂教学要提纲挈领,着重介绍重点和难点,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3) 实验则紧扣课程重点、难点内容,认真做好实验辅导,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课程内容理解;

评价标准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5《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Linux操作系统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96/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等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Linux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2)熟练使用Linux常用命令;

(3)管理Linux服务器的用户和组;

(4)配置与管理文件系统;

(5)配置与管理磁盘;

(6)配置网络和使用ssh服务;

(7)熟练使用vim程序编辑器与shell script;

(8)使用gcc和make调试程序;

(9)配置与管理Apache服务器;

(10)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器等内容;

教学要求

(1)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且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使他们深刻理解该知识点的内容,避免今后配置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2)针对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且爱学、想学的学生,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式”教学措施,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结合教师提供的网络环境,自行配置和规划网络,调试设备,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加强了专业综合能力。

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分到课率、作业;

(2)实验室操上机操作评定;

(3)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6《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路由与交换技术

学期

第二、三学期

学时/学分

128/8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建大型计算机网络和相应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技术;

(2)在职业技能上达到熟练组建和配置大型计算机网络、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要求;

(3)将自学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全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学习内容

(1) 网络规划和交换机工作原理

(2) VLAN、Trunk和VTP

(3) 聚合交换及链路

(4) 传统的生成树协议和生成树定制

(5) 保护生成树协议拓扑和高级生成树

(6) 交换机接入安全和VLAN的安全

(7) 多层交换(VLAN间路由及DHCP)

(8) 路由器冗余:HSRP、VRRP、GLBP

(9) OSPF多区域与虚链路(RIP和OSPF)

(10) 策略路由

(11) QOS

(12)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命令

(13) NAT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技术。并能够用所掌握技能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日常的使用和管理。在维护过程中,对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进行调整、做相应的优化处理,并能对常见的故障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评价标准

本课程实践课为主。采用最后考核、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总评给定成绩。平时成绩以学生的考勤、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正确与否为主。


2-7《局域网组建》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局域网组建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掌握局域网组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

(2) 掌握局域网组建的相关技术及方法。

(3) 能够按照用户网络需求和设计方法,撰写中小型网络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设备安装、调试,将网络中的多种软、硬件集成为整体系统。

学习内容

(1) 局域网基本知识概述

(2) 局域网组建基础工作

(3) 高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管理

(4) 局域网路由与配置管理

(5)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组网管理,包括WLAN组网设备、传输协议、组网模式等

(6) 局域网安全与配置管理

(7) 局域网语运行与维护

教学要求

(1) 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自选题目的大作业、论文和报告结合,另有课外讨论环节。

(2) 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互动实践课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基础实验,由教师验收;

(4) 课外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系统进行评分。

评价标准

(1)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 评价采用综合设计、考试等方式进行。


2-8Web后端开发》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Web后端开发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掌握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的区别;

(2) 掌握如何搭建Java Web后端开发环境;

(3) 掌握转发和重定向的区别;

(4) 掌握JavaBean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5) 掌握如何连接和操作数据库;

(6) 掌握Servlet的基本概念和配置;

(7) 掌握会话跟踪技术的应用;

(8) 掌握过滤器和监听器的应用;

(9) 掌握MVC设计模式;

(10) 了解Ajax技术的应用;

(11) 了解Spring框架基础以及Spring MVC、MyBatis框架基础。

学习内容

(1) JavaWeb概述;

(2) Servlet基础;

(3) 请求与响应;

(4) 会话及其会话技术;

(5) Servlet高级,包括过滤器以及监听器的用法;

(6) JDBC的用法;

(7) 数据库连接池和DBUtils工具的使用;

(8) Spring框架以及Spring MVC、SpringBoot框架

(9) MyBatis技术

(10) 综合项目实践。

教学要求

(1)理论课程以讲授为主,鼓励课堂讨论,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3)实践课程以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上机作业为主;

(4)阅读指定文献,阅读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知识;

(5)成立学习小组,实现课堂讨论、实践和课外的拓展学习。

评价标准

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10%)、课堂发言(10%)、课后作业(20%)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为上机考试,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小项目。(60%


2-9《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Windows Server)》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Windows Server)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掌握网络的组成、范围以及OSI七层协议的基本知识

(2)掌握Linux&Windows Server系统网络服务的基本概念

(3)掌握Linux&Windows Server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命令

(4)掌握网络安全和主机基本防护配置

(5)掌握防火墙和NAT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6)掌握SSH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7)掌握DHCP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8)掌握NFS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9)掌握SAMBA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10)掌握DNS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11)掌握WWW服务器的基本知识;

(12)掌握FTP服务器的基本知识;

(13)掌握Postfix邮件服务器的基本知识;

学习内容

(1)TCP/IP网络层相关协议,以及相关数据包的封装、组成

(2) Linux & Windows Server网络相关配置文件

(3)ifconfig、ifup、ifdown、route、iwlist、iwconfig、dhclient、ping、traceroute、netstat、host、telnet、ftp、links、wget等工具和命令

(4)限制端口、网络升级和SELinux配置

(5)防火墙的规则配置、NAT服务器的配置

(6)SSH服务的搭建、配置、启动和关闭

(7)DHCP服务器的搭建、功能、工作方式;

(8)NFS服务器的搭建、配置和使用

(9)SAMBA服务器的搭建、配置和使用

(10)DNS服务器的搭建、配置和使用;

(11)Apache服务器的的基本配置;

(12)FTP服务器的工作流程、搭建方法、文件配置;

(13)Postfix邮件服务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它的配置方法;

教学要求

(1)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

(2)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可通过视频、动画、现场演示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课内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

(3)较复杂的操作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

(4)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

(5)对于较难的知识或者是拓展性知识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层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互帮互助。

评价标准

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10%)、课堂发言(10%)、课后作业(20%)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为上机考试,需要完成一个完整服务的配置。(60%


2-10《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了解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掌握综合布线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

学习内容

(1)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

(2)综合布线的结构;

(3)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

(4)网络连接器的制作;

(5)配线架的安装;

(6)用户需求分析;

(7)系统设计;

(8)施工(施工方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

(9)测试;

(10)验收与鉴定;

(11)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案例。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自选题目的大作业、论文和报告结合,另有课外讨论环节。

(2)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互动实践课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基础实验,由教师验收;

(4)课外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系统进行评分。

评价标准

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10%)、课堂发言(10%)、课后作业(20%)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为上机考试(60%),需要完成指定的考核内容。


2-11《网络安全原理》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网络安全原理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基本原理;

(2) 能对企业网络进行网络安全的渗透检测以及网络整体运行安全评估;

(3) 能熟练使用各类扫描、防黑软件等工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进行整改;

(4) 具备一定的实施企业网络安全的软、硬件部署能力。

学习内容

(1) 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及层次体系;

(2) 网络安全相关法规概述;

(3) 网络服务使用的协议和端口号及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ping、netstat等;

(4) 常用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5) 黑客和黑客技术的相关概念;

(6) 网络扫描工具的基本及使用;

(7) 常见的系统漏洞:Unicode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8) 网络后门的基本概念、简单使用;

(9) 病毒和木马定义、分类和发展,以及常见的工作方式、特点等;

(10)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杀毒软件的使用;

(11) 系统安全:网络操作系统、WEB网站的安全配置;

(1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

教学要求

(1) 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

(2) 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可通过视频、动画、现场演示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课内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

(3) 较复杂的操作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

(4) 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

(5) 对于较难的知识或者是拓展性知识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层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互帮互助。

评价标准

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对一定规模的企业网络进行网络安全的渗透检测以及网络整体运行安全的评估,会熟练使用各类扫描、防黑软件等预防工 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进行整改。 具备一定的实施企业网络安全的软、硬件部署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12《网络攻防与数据安全》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网络攻防与数据安全

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内容以及网络安全应用领域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掌握常用的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为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高级信息安全工程师等认证作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帮助学生构建主动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思维理念。

学习内容

(1) 网络安全的定义及体系结构;

(2) 信息收集技术;

(3) 网络隐身技术;

(4) 网络扫描技术;

(5) 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

(6) 网络后门与痕迹清除;

(7) 访问控制与防火墙;

(8) 入侵防御技术;

(9) 密码技术基础;

(10) 网络安全协议;

(11) 网络安全应用;

(12) 恶意代码防范与系统安全;

(13) web程序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

(1) 软硬件条件:计算机仿真机房,虚拟机软件、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相关软件;

(2) 师资条件:任课教师应该为一线专职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能独立设计仿真的网络安全攻防实验;

(3) 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练习法等。

评价标准

“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评价。

(1) 理论教学评价

采取“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模块考试”四合一的方式进行,“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三项占50%,“模块考试”一项占50%。模块考试以“选择题、判断题、填图题、问答题、分析题”等为题形,采取100分制;

(2) 实训教学评价

采取“抽题实操”的形式进行考核。从不少于20个的考题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个考题进行实操考评;

(3) 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各以5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2-13《企业网搭建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企业网搭建综合实训

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熟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掌握模拟环境下企业内部网络规划

(3) 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组网

(4) 熟悉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火墙的配置等

学习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2) 交换机的基本管理;

(3) 行政楼网络施工;

(4) 科技楼网络施工;

(5) 信息中心网络施工;

(6) 路由重分发技术和访问控制列表;

(7) 动态路由协议OSPF、PAP认证、CHAP认证、NAT技术和PAT技术;

(8) 综合楼无线网络施工;

(9) 防火墙的管理和防火墙的配置;

教学要求

(1) 本课程需把企业中基于企业网络搭建作为一个大的项日,并分解为多个小的任务。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分为接收任务(分析企业需求)、计划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任务(操作步骤)、完成任务(测试和记录)和评估。

(2) 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特点,基于行动导向,根据每个任务的内容特点,以真实案例进行引导,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整个课程以任务实训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评价标准

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于《企业网搭建》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的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利用所学知识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本门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10%)、课堂发言(10%)、项目实训情况 (20%)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为综合实训(60%),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网络搭建。


2-14《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96/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HTML5的常用标签

(3) 掌握HTML+CSS网页布局的使用。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Web前端开发技术概述

(2) Html基础知识

(3) Html表格和框架

(4) Html表单

(5) CSS基础知识

(6) CSS样式高级应用

(7) Javascript基础知识

(8) Photoshop的基本基本操作

(9) Javascript事件处理

(10) DOMBom

(11) 静态网页开发综合实例

教学要求

(1) 应结合相应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学生实验和网页制作任务实训,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2) 以课堂讲述为主,同时,结合课程,应安排相应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实验室学生实验,在整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静态网页开发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投影系统来辅助教学;

评价标准

(1) 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分到课率、作业;

(2) 实验室操作技能评定;

(3)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15《JavaScript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JavaScript程序设计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

(2) 让学生掌握 Javascript语言的基本编程思想;

(3) 掌握JavaScript各种内置对象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情景;

(4) 能熟练利用 JavaScript制作出炫酷的网页效果;

(5) 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JavaScript语言特点及组成;

(2) JavaScript开发调试环境;

(3) JavaScript代码调试方式、语句、变量以及数据类型;

(4) JavaScript代码表达式和运算符、关键字和保留字、正则表达式、注释;

(5) JavaScript程序构成;

(6) JavaScript的对象与类;

(7) JavaScript数组;

(8) JavaScript中的函数;

(9) JavaScript中的BOM;

(10) JavaScript中的DOM;

(11) 使用JavaScript进行表单验证;

(12) JavaScript常见特效制作;

(13) Ajax技术;

(14) Jquery框架的用法;

教学要求

(1) 针对学生的层次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使教学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体现能力培养,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3) 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及课程的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

评价标准

本门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即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10%)、课堂发言(10%)、上机实验情况 (20%)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为上机实验(60%),需要完成一个小的实践项目。


2-16《SDN技术》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SDN技术

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能够运用SDN主流技术与方法,用于具体网络工程项目需求的分析;

(3) 能够形成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思想方法;

(4) 掌握运用SDN技术分析或理解复杂网络问题,指导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5) 能够利用控制器提供的开放接口,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6) 能够使用数据平面编程语言进行网络编程。

学习内容

(1) SDN基本原理;

(2) SDN接口协议;

(3) SDN控制平面;

(4) SDN数据平面;

(5) SDN应用案例;

(6) SDN与网络虚拟化;

(7) SDN标准化与学术进展

(8) Open vSwitch应用实践;

(9) Mininet应用实践;

(10) Ryu应用实践;

(11) 网络虚拟化平台实践;

(12) OpenDaylight应用实践;

(13) ONOS应用实践;

(14) 其他扩展实验工具使用;

教学要求

(1) SDN技术涉及的概念及名词术语较多,内容也比较抽象,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提前梳理SDN的定义及关键技术,帮组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及学习路线;

(2) 教授过程中的抽象概念,应结合典型案例或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来讲解;

(3) 授课过程中,应安排适当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评价标准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17《Python自动化运维》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Python自动化运维

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 熟悉掌握python自动化运维技能;

(2) 理解和掌握Ansible、Docker等主流的运维工具;

(3) 理解任务进程、线程概念和分布式任务队列原理;

(4) 了解各大主流平台的运维流程;

学习内容

(1) 搭建Python环境;

(2) 常用的自动化库;

(3) 搭建网络实验室环境,包括:自动化的两种方式、安装EVE-NG、创建企业网络拓扑;

(4) 使用Python管理网络设备;

(5) 从网络设备中提取数据

(6) 使用Python和Jinja2配置生成器;

(7) 并行执行Python脚本;

(8) 在虚拟机管理程序上创建自动化虚拟机;

(9) 开始使用Cobbler;

(10) 使用subprocess库;

(11) 使用Fabric运行系统管理任务;

(12) 生成系统报告和监控系统;

(13) 与数据库交互;

(14) 使用Ansible管理系统;

(15) 创建和管理VMware虚拟机;

(16) OpenStack API交互;

(17) 使用Python和Boto3自动化AWS;

(18) 使用Scapy框架;

(19) 使用Python编写网络扫描程序;

教学要求

(1)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2)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完成相关实验环境搭建和部署,做好实验任务规划;

(3)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帮助学生做好“1+X”证书相关证书的考取工作;

评价标准

(1) 平时成绩占40%,其中,出勤(10%)、作业(10%)、上机实验(20%);

(2)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拓展学习领域

1)限选课:

大国工匠、普通话训练、中国书法、美育、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礼仪、职业素养等课程。

2)任选课:

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人口资源、管理等课程。

4.第二课堂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竞赛、市场营销、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劳动。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表(三年制)

学期

教学

周数

国防教育

综合实训

公益劳动

毕业教育

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

复习考试

劳动周

合计

课程设计

社会调查

毕业设计

16

2

1





1


20

16


2

假期




1

1

20

16


2

假期




1

1

20

16


2

假期




1

1

20

14






4

1

1

20





3


16


1

20

总计

78

2

7


3


20

5

5

120

2.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实验实训

综合实训

公共必修课程

652

320

332


35.5

25.51%

公共选修课程

224

220

4


14

8.76%

专业基础课程

416

200

216


26

16.28%

专业核心课程

576

200

312

64

36

22.54%

专业拓展课程

288

88

136

64

18

11.27%

毕业实习

400



400

20

15.65%

第二课堂





5


 

2556

1028

1000

528

154.5


百分比


40.22%

59.78%



3.实践教学安排表

实践学期

周数

内容

场所

备注

军事理论和军训

1

2


校内


社会实践

2、3、4

3


校外

假期

顶岗实习

5、6

16


合作企业


毕业设计

6

4


校内


合计

25

4.教学计划安排表(三年制)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理实教学进程安排

试类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综合实训


1

2

3

4

5

6


16

16

16

16

16

16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148

36

112


4

2w






考查

2

体育与健康

128

8

120


8

2*16

2*16

2*16

2*16



考查

3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32

16


3

4*12






考试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48

16


4


4*16





考试

5

国家安全教育

16

16



1

每学期4学时讲座或专题学习



考查

6

形势与政策

32

24

8


2

每学期8学时讲座或专题学习



考查

7

劳动教育

32

8

24


2

每学期8学时讲座或专题学习、劳动实践



考查

8

大学生心理健康

32

28

4


2


2*16





考试

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6

12

4


1

2*8






考查

10

创新创业教育

64

48

16


4




4*16



考查

11

美育

32

28

4


2



2*16




考查

12

就业指导

16

8

8


1





2*8


考查

13

红色文化

16

16



1

16学时(每学期8学时)





考查

14

“四史”教育

8

8



0.5

8学时(1-4学期各开课2学时专题讲座或专题学习)



考查

小计

652

320

332


35.5

274

158

86

118

16



公共选修课程

1

大学英语

64

64



4

2*16

2*16





考查

2

大学语文

64

64



4


4*16





考查

3

高等数学

64

64



4

4*16






考试

4

现代社交礼仪

32

28

4


2

2*16






考查

小计

224

220

4


14

128

96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计算机网络

64

32

32


4

4*16






考试

2

Java程序设计

128

64

64


8


4*16

4*16




考试

3

数据库技术

64

24

40


4



4*16




考查

4

Python程序设计

64

32

32


4




4*16



考试

5

Linux操作系统

96

48

48


6



6*16




考试

小计

416

200

216


26

64

64

224

64




专业核心课程

1

路由与交换技术

128

48

80


8


4*16

4*16




考查

2

局域网组建

64

24

40


4




4*16



考查

3

Web后端开发

64

24

40


4




4*16



考查

4

网络服务器配置(Linux+Windows Server)

64

24

40


4




4*16



考查

5

网络综合布线

64

24

40


4



4*16




考查

6

网络安全原理

64

32

32


4




4*16



考试

7

网络攻防与数据安全

64

24

40


4





4*16


考查

8

企业网搭建综合实训

64



64

4





4*16


考查

小计

576

200

312

64

36


64

128

256

128



专业拓展课程


1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96

32

64


6

6*16






考查

2

JavaScript程序设计

64

24

40


4


4*16





考查

3

SDN技术

64

32

32


4





4*16


考试

4

Python自动化运维

64



64

4





4*16


考查

小计

288

88

136

64

18

96

64



128



毕业实习

1

毕业设计

80



80

4






4w


2

顶岗实习

320



320

16






16w


小计

400



400

20








第二

课堂

1

社会实践





3





2

社团活动





2








小计





5








学分合计





154.5








周课时






26

26

26

26

18



总学时

2556

1028

1000

528









说明:

1.本方案中学分学时数算法:每1学分按16学时计算,综合实践课程和实习均按每周20学时1学分计算。

2.本方案中,总学分为154.5,总学时为2556,公共基础课学时数为852  (占34.27 %),专业课程学时数为 1280(占50.08%)。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31名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研究生学历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3%;另有兼职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 %。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均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专任教师4人。

1. 专任教师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学历

学位

职称

所学专业

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

1

汤晓军

1967.12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数学

计算机网络

双师型

2

温继荣

1976.07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Java程序设计

双师型

3

葛金明

1982.07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Java程序设计

双师型

4

郭卫华

1980.07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双师型

5

刘平

1982.06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局域网组建

双师型

6

王明瑞

1980.02

本科

学士

高级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Java程序设计

双师型

7

刘华敏

1982.04

本科

硕士

高级讲师

软件工程

Python程序设计

双师型

8

卢秋华

1965.08

本科

学士

高级实验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双师型

9

易敏

1981.05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库技术

双师型

10

刘显杨

1982.09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库技术

双师型

11

钟敏芸

1987.10

本科

学士

助理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ython自动化运维

双师型

12

张丽新

1981.03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


13

肖姑冬

1981.10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Linux操作系统


14

肖建英

1976.07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服务器配置(Linux+Windows Server)

双师型

15

李玉

1980.01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工商管理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16

梁金晶

1981.07

本科

学士

讲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JavaScript程序设计


17

黄焕华

1965.11

本科

学士

实验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JavaScript程序设计

双师型

18

柏云飞

1984.03

本科

学士

实验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双师型

19

黄夏明

1967.05

本科

学士

实验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

双师型

20

刘琼

1970.01

本科

学士

一级实习

指导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Web后端开发


21

曾莉萍

1983.02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Web后端开发


22

卢旭光

1987.0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电子与通信工程

路由与交换技术


23

廖季萍

1990.04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技术


24

练云翔

1987.12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计算机技术

网络攻防与数据安全

双师型

25

吴谭

1987.11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技术


26

何盛国

1990.08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安全原理


27

王青

1989.01

研究生

硕士


软件工程

Python程序设计


28

夏奔

1990.11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


29

张伟

1994.04

研究生

硕士


云计算技术专业

SDN技术


30

杨盛钦

1993.02

本科生

学士


软件工程

企业网搭建综合实训


31

赖昌美

1985.08

研究生

硕士


计算机技术

Javascript程序设计


2.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将引领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核、实施,负责本专业及专业群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如下:

1) 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副高以上职称。

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把握行业是新技术和动态。

3)具有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水平,熟悉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等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方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4)具有较强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能够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

5)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6)具有2年以上的IT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

7) 具备指导青年骨干教师的能力。

3.兼职教师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学历

学位

职称(职业资格)

所学专业

1

朱圣茂

1970.05

本科


工程师/高级工

计算机及应用

2

彭坤荣

1971.11

本科


工程师/高级工

软件工程

(二)教学设施

1.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置了课桌椅、黑(白)板、基本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接口或网络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了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和消防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实训教学场所按照实训教学内容来划分。实训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人/班(每4人一组)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教学场所的计算机房应达到GB/T2887-2011、GB50057-2016和GB50174-2017要求。需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实验室的网络布线应达到GB50311-2016GB/T50312-2016 要求。

1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实训教学类别

实训场所名称

实训场所面积(每平米)

功能

主要实训项目

对应的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 技能实训


综合布线实训室

90平米以上

1.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2. 信息插座、线管、线槽及桥架安装;

3. 线缆布放、信息模块、机柜及配线设备安装及线缆端接;

4. 光纤接续及光缆布放;布线工程认证测试与验收

1.网络综合布线

路由与交换实训室

90平米以上

1. 虚拟局域网 VLAN 配置;VLAN 间通信;

2. 实现网关冗余;

3. 静态路由配置;

4. 动态路由 OSPF

5. 广域网 PPP 协议;

6. 访问控制 ACL 协议;

7. 网络地址转换 NAT 协议;

8. 无线局域网配置;

9. Openflow交换机的手动配置;

10. Openflow 交换机和控制器的互联

1. 计算机网络;

2. 路由与交换技术

3. 局域网组建;

4. SDN 技术;

网络安全实训室


90 平米以上

1. 路由、交换安全实验;

2. 操作系统加固实验;

3. 防火墙配置实验;

4. 入侵检测系统配置;

5. 安全网络综合搭建;

6. VPN 技术;

7. 计算机病毒相关实验;

8. 网络攻防演练实验

1.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

2. 网络运行与维护;

3. 网络系统集成


专业拓展实训室

网络服务与用开发实训室

90 平米以上

1. Windows Server 系统管理训练;

2. Windows Server 网络服务管理训练;

3. Linux 系统管理训练;

4. Linux 服务器管理训练;

5. Python基本语法训练;

6. Python基本编程训练;

7. Python面向对象编程;

8. Python自动化运维脚本编写;

9. Python 服务器管理工具的使用;

10. Python 监控工具的使用;

11. Python 自动化部署工具的使用

12. Java编程训练

13. JavaWeb开发实训

14. JavaScript开发训练

1. Linux操作系统;

2.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和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管理;

3. 数据库技术;

4. 静态网页设计与美工;

5. Python 应用开发;

6. Java程序设计;

7. JavaScript程序设计;

8. Web后端开发技术

网络综合实训室

90平米以上

1. 综合布线工程规划;

2. 网络通信设计实施;

3. 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1.企业网搭建


2)实训教学设备要求

配备的仪器设备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具有相应的质量保证证明。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应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接地应符合 GB/T 16895.3-2017的要求。需接入电源的仪器设备,应满足国家电网规定接入要求,电压额定值为交流 380V(三相)或 220V(单相),并应具备过流、漏电保护功能;需要插接线的,插接线应绝缘且通电部位无外露。具有执行机构的各类仪器设备,应具备急停功能,紧急状况可切断电源、气 源、压力,并令设备动作停止。

2 综合布线实训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称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或质量要求

备注

1

线缆认证测试仪

主要功能:

1. 对线缆性能指标进行认证测试;

2. 对布线系统中的信道链路、永久链 路进行认证测试

技术要求

1. 支持Cat5/5e/6/7及所有现行标准;测试参数及测试的频率范围应符合 GB50312-2007 标准;

2. 可以识别线缆故障的具体位置;

3. 测试仪表的精度应满足相应的鉴 定规程和校准;接口:USB 接口、CF存储卡接口等;

4. 提供相应的管理软件用于数据传输和 导出

5

GB/T6587-2012

JJF 1495-2014

1. Cat 5/5e/6/7线缆按照TIA/EIA568B、IEC1180和GB/T50312-2016标准规定的所有性能指 标进行认证测试;

2. 10个小组,每 两组一套

2


机柜

主要功能:

用于安装设备间配线设备

技术要求:

12U 标准网络机柜

10

YD/T 2319-2011

用来模拟设备间及实现设备间配线设备安装

3

配线架

主要功能

用于将线缆在机柜处的端接

技术要求:

1. RJ45 型 24 口配线架;

2. 110 配线架;

3. 光纤配线架

60

YD/T 1713-2007

60个配线架其中RJ45 型24口配 线架40个,110配线架 10个,光纤配线架 10 个

4

理线器

主要功能:

1. 安装机柜与配线架相关的配件;

2. 使电缆顺畅平行进入机柜配线架;

3. 使机柜整体走线美观及规范

技术要求:

1. 可安装于标准网络机柜,实现19 英寸安装

20

机架式


5

多功能仿真墙模块

主要功能

用于网络综合布线设计和工程技术实训

技术要求:

能够同时开展10个分组,每组三层建筑的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布线施工等项目的实训功能

10

GB 21746-2008 GB 21748-2008


6

光纤熔接机

主要功能:

用于单模或多模光纤熔接接续

技术要求:

1. 支持 SM(单模)、MM(多模)、

2. DS(色散位移)、NZDS(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熔接;

3. 接续损耗:≤0.02dB(SM),≤0.01dB(MM ),≤0.04dB(DS),≤0.04dB(NZDS);

4. 回波损耗≤-40dB;

5. 适用光纤:皮线光缆、SC 、FC等连接器、0.25mm、0.9mm普通光纤。

10

GB/T 17570-1998


7

综合布线工具箱

主要功能:

收纳布线工程施工工具

技术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工具:

1. 网线钳;

2. 羊角锤;

3. 壁纸刀;

4. 十字螺丝刀;

5. 一字螺丝刀;

6. 网络测试仪;

7. 剥线钳;

8. 米卷尺;

9. 钢丝钳;

10. 尖嘴钳;

11. 斜口钳;

12. 网络打线刀

10

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规范


8

光纤工具箱

主要功能:

光纤熔接和冷接操作工具

技术要求:

1. 开缆刀;

2. 蛇头钳;

3. 束管割刀;

4. 光纤剥皮钳;

5. 酒精泵;

6. 光纤切割刀;

7. 光功率计;

8. 红光笔;

9. 皮线开剥器

10

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规范


9

墙装网络机柜

主要功能:

用于模拟电信间配线备安装

技术要求:

1. 标准 6U 壁挂式柜;2. 可安装 24 口POE供电网络交换机,24 口RJ45 配线架

30

YD/T 2319-2011


10

耗材

主要功能:

满足实验要求

技术要求:

1. 水晶头、双绞线、护套、线号、标 签、模块;

2. 光纤冷接子冷接头、皮光纤、尾纤、 法兰盘、常用光纤耦合器、光纤终端盒;

3. 线槽、线管、桥架

品质量规范

各种耗材规格数 量满足教学内容即

11

投影仪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亮度(流明)3500

2. 分辨率1024768dpi

1

GB/T 280372011 JY/T 03732004


12

投影幕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幕布尺寸:100120 英寸

1

GB/T 139822011


13

多媒体讲台

主要功能:

将讲台与电脑、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电 子产品集合为一体

技术要求:

1. 防火、防雷、防静电的结构设计;

2. 中央控制台, 至少包括: 电脑开机 按键, 外接音、视频设备, 网络信息插 座,220V 电源插座

1

GB 217462008


14

计算机

主要功能:

教师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CPU:主频3GHz

2. 内存8GB

3 .硬盘≥500GB

4. 显示器: 分辨率1024×768 5 . 以太网卡1

1

GB/T 9813.12016 GB/T 9813.22016


15

安全帽

主要功能:

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头部安全,避 免受伤

技术要求:

1. 冲击吸收性能: 按规定方法, 经高 温、低温、浸水、辐照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 4900N 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2. 耐穿刺性能: 按规定方法经高温、 低温、浸水、辐照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 钢锥不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 脱落;

3. 下颌带的强度:按规定方法测试, 下颌带断裂时的力值应在 150250N

4. 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接触人 体部分的材料不得引起对皮肤过敏性 刺激反应伤害

40

GB 28112007


3 路由与交换实训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或质量要求

备注

1

计算机

主要功能:

通信终端, 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 于连接并配置网路设备

技术要求:

1 .CPU:主频3GHz

2. 内存8GB

3 .硬盘≥500GB

4. 显示器: 分辨率1024×768

5. 以太网卡1

6 .USB 接口4

41

GB/T 9813.12016 GB/T 9813.22016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4 PC 机,共计 40 台; PC 1 台;

2

二层交换机

主要功能:

接入层交换机, 用于终端 PC 机设备 的网络接入

技术要求:

1. 10Mb/100Mb/1000Mb 端口24

2.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4 控制口 1

3. 支持堆叠;

4.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5. 支持 802.1Q,链路汇聚;

6. 支持 STP RSTP MSTP

7. 支持 OpenFlow 技术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共计 20

3

三层交换机

主要功能:

汇聚层交换机, 用于连接接入层交 换机

技术要求:

1. 100Mb/1000Mb 端口24 ;千兆 SFP 光口2 :控制口1

2.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标准;

3. 支持 802.1Q;链路汇聚;

4. 支持 STP RSTP MSTP

5. 支持 LACP 负载均衡;

6. 支持 VRRP

7. 支持IPv4/IPv6 版本的OSPF RIPv1/v2以及静态路由;

8. 支持 IPv4/IPv6 DHCP

9. 支持 OpenFlow 技术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共计 20

4

路由器

主要功能:

核心层路由器, 用于共有网络数据 传输

技术要求:

1. 控制口≥1 千兆以太电口数量 ≥4 同步/异步串口≥2

2.剩余扩展槽≥1;(可支持 LAN 口模块、WAN 接口模块);

3.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4. 支持 IPv4/IPv6

5. 支持静态路由;支持 RIPv1/RIPv2 OSPF

6. 支持NAT DHCP ACL

20

GB 18018—2007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共计 20

5

无线AP

主要功能:

接入层无线接入点; 用于 PC 机接入 无线网络

技术要求:

1. 支持 IEEE 802.11 a/b/g/n/ac

2.支持双频(2.4GHz 5GHz);

3.带机数≥25                 4. 100/1000Base-T 端口≥1 个;

5. 支持 VLAN 隔离和 VLAN 划分;

6. 支持 WEP WPA/WPA2 认证

10

GB 9254—2008/ XG1—2013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共计 10

6

无线控器(AC

主要功能:

管理无线 AP

技术要求:

1.以太端口≥4 100M 1000M PoE);

2 .控制口≥1

3.功能描述:支持 L2/L3 层网络拓扑;

4.无线协议:IEEE 802.11a/b/g/n/ac

5. 支持 802.1Q

6. 管理 AP 数量≥8

10

GB/T 31491—2015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共计 10

7

无线网卡

主要功能:

提供无线连接

技术要求:

1 .接口类型:USB2.0

2 . 支持 IEEE 802.1b/g

41

GB/T 314912015

10 个实验小组, 4 块;教师机 1

8

机柜

主要功能:

1 .集中各种网络设备;

2. 美观隔尘

技术要求:

9U的标准网络机柜

10

YD/T 23192011

10 个实验小组, 1 个,共计 10

9

投影仪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亮度(流明)3500

2. 分辨率1024768dpi

1

GB/T 280372011 JY/T 03732004


10

投影幕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幕布尺寸:100120 英寸

1

GB/T 139822011


11

多媒体讲台

主要功能:

将讲台与电脑、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电 子产品集合为一体

技术要求:

1. 防火、防雷、防静电的结构设计;

2. 中央控制台, 至少包括: 电脑开机 按键, 外接音、视频设备, 网络信息插 座,220V 电源插座

1

GB 217462008


12

其他

主要功能:

1 .USB RS232 串口线;

2 .Console 调试线

技术要求:

1. 长度2m

2. 支持 Windows 7/8/10 系统

22


USB RS232 口线 11 根(含教师 1 );

Console调试线 11 根(含教师用 1 );

4 网络安全实训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称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或质量要

备注

1

计算机

主要功能: 1 .配置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终端; 2 . 测试防火墙功能的服务器端; 3 . 测试防火墙功能的客户端

技术要求:

1 .CPU:主频3GHz

2. 内存8GB

3 .硬盘≥500GB

4. 显示器: 分辨率1024×768

5 . 以太网卡1

6 .USB 接口4

41

GB/T 9813.12016 GB/T 9813.22016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4 PC机,共计 40台; PC 1台;

2

路由器

主要功能:

1. 连接不同网段;

2. 安全策略设置

技术要求:

1. 控制口1 千兆以太电口数量 4 同步/异步串口2

2 .剩余扩展槽≥1;(可支持 LAN 口模块、WAN 接口模块);

3.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4. 支持 NAT;支持 DHCP;支持 ACL 支持 VPN

5.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20

GB 180182007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2

3

二层交换机

主要功能:

1 .接入层交换机,用于终端 PC 机设 备的网络接入;

2. 安全策略设置

技术要求:

1. 10Mb/100b/1000Mb 端口24

2.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4 控制口 1

3. 支持堆叠;

4.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5. 支持 802.1Q,链路汇聚;

6. 支持 STP RSTP MSTP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2

4

三层

交换机

主要功能:

1 .汇聚层交换机,用于连接接入层交 换机;

2 . 安全策略设置

技术要求:

1 . 100Mb/1000Mb 端口24 ;千兆 SFP 光口2;控制口1

2 .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3 . 支持 802.1Q;链路汇聚;

4 . 支持 STP RSTP MSTP 5 . 支持 LACP 负载均衡; 6 . 支持 VRRP

7 . 支持 IPv4/IPv6版本的 OSPFRIPv1/ v2 以及静态路由;

8 . 支持 IPv4/IPv6 DHCP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2

5

Web 应用防

火墙

主要功能:

内外网的安全策略设置

技术要求:

1 .2 个电管理口,4 个电工作口;

2 .HTTP 并发连接30000

3. HTTP新建连接4000

4 .应用吞吐量≥800Mb

5 . 具有安全防护, 信息防泄漏, 主动检查,应用交付日志和告警:日志报表, 告警系统等功能

10

GA/T 11402014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1

6

入侵检测

系统

主要功能:

检测规则设置

技术要求:

以下两类标准任选其一。

第一类:

1 .入侵防御系统(IPS);

2 . 100Mb/1000Mb 端口2

3 . 并发会话数500000

4 . 吞吐量200Mb

5 .每秒新建会话≥15000

第二类: 1 .入侵检测系统(IDS); 2 . 100Mb/1000Mb 端口2 3 . 监控端口1 4. 管理端口1 5 .每秒最大抓包数≥100000pps

10

GB/T 202752006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1

7

网络攻防堡垒机

主要功能:

攻防演练平台

技术要求:

1. 16GB 内存;

2. 120G SSD+1T SATA 硬盘;

3. 支持 10 个以上虚机连接;

4. 支持云平台虚拟化

10

标准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1

8

机柜

主要功能:

放置 2 台路由器;2 台两层交换;2 台三层交换;1 台防火墙;1 台入侵检 测系统

技术要求:

12U 标准网络机柜

10

YD/T 23192011

10 个实验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 1

9

投影仪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亮度(流明)3500

2. 分辨率1024768dpi

1

GB/T 280372011 JY/T 03732004


10

投影幕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幕布尺寸:100120 英寸

1

GB/T 139822011


11

多媒体讲台

主要功能:

将讲台与电脑、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电 子产品集合为一体

技术要求:

1. 防火、防雷、防静电的结构设计;

2. 中央控制台, 至少包括: 电脑开机 按键、外接音、视频设备、网络信息插 座、220V 电源插座

1

GB 217462008


12

软件

主要功能:

提供教学、软件开发的基本软件环境 技术要求:

1 .操作系统; 2. 办公软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

演示文稿);

3. 防火墙管理软件;

4 .入侵检测系统软件

11

GB/T 143942008

10 个实验小组, 1 套;教师 1

13

其他

主要功能:

USB RS232 串口线;

Console 调试线

技术要求:

1. 长度2m

2. 支持 Windows 7/8/10 系统

22


USB RS232 口线 11 根(含教师 1 );

Console调试线 11 根(含教师用 1根)

5   网络服务与应用开发实训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称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或质量要求

备注

1

计算机

主要功能:

Windows Linux 的服务器, 以及软 件应用开发实验机

技术要求: 1 .CPU:主频3GHz;核数464

位处理器;支持虚拟化技术;

2. 内存16GB 3.硬盘≥1TB 4.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5. 网卡1 6. 支持网络同传和硬盘保护

41

GB/T 9813.12016 GB/T 9813.22016

10 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 4 台;教师 1 台(需配 光驱)

2

交换机

主要功能:

组建局域网的接入交换机

技术要求:

1.100Mb/1000Mb 端口24

2 .控制口≥1

3.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2

GB/T300942013

端口数满足联网 要求即可(24 2 台或 48 1 台即 可)

3

机柜

主要功能:

1. 安装网络接入交换机;

2. 美观隔尘

技术要求:

6U 标准网络机柜

1

YD/T 23192011

放置接入交换机 设备的机柜

4

多媒体讲台

主要功能:

将讲台与电脑、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电 子产品集合为一体

技术要求:

1. 防火、防雷、防静电的结构设计;

2. 中央控制台, 至少包括: 电脑开机 按键, 外接音、视频设备, 网络信息插 座,220V 电源插座

1

GB 217462008


5

软件

主要功能:

提供教学、软件开发的基本软件环境 技术要求:

1 .Linux 网络操作系统;

2 .Windows Server 网络操作系统;

3 .Windows 桌面操作系统;

4. 虚拟机软件;

5 .Python 编程环境

6.Java编程环境

11

GB/T 143942008

10 个实验小组, 1 套;教师 1

6

投影仪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亮度(流明)3500

2. 分辨率1024768dpi

1

GB/T 280372011

JY/T 03732004


7

投影幕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幕布尺寸:100120 英寸

1

GB/T 139822011


6 网络综合实训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称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或质量

要求

备注

1

计算机

主要功能:

1 .通信终端,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 用于连接并配置网路设备;

2. 用于测试无线网终端信号连通性

技术要求: 1.CPU:主频3GHz 2. 内存8GB

3.硬盘1TB 4.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5. 以太网卡1 无线网卡1

6 .USB 接口4

41

GB/T 9813.12016

GB/T 9813.22016

10 个实验小组, 4 台;教师 1 台;

教师机需配光驱 及无线网卡、部分 线 网卡

2

路由器

主要功能:

搭建网络拓扑、实现数据通信

技术要求:

1. 控制口1 千兆以太电口数量 4 同步/异步串口2

2. RIPv1/RIPv2 OSPF

3. 支持 NAT;支持 DHCP

4.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5. 支持 IPv6 BGP

6. 支持 VPN

7. 支持 ACL

20

GB 180182007

10实验小组, 2 台;

3

存储

主要功能:

为虚拟化服务器提供共享存储

技术要求:

1. 支持双控制器;

2. 支持 iSCSI 协议 FC 协议;

3.RAID 级别支持 0 1 5 10

4. 支持硬盘类型:SATA SAS

5.存储容量≥2TB

6. 前端端口类型:1/10Gb iSCSI 8GB FC

7. 电源 、风扇: 双冗余 、热插拔

10

GB/T 360932018 GB/T 353132017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

4

服务器

主要功能:

提供虚拟化服务,为服务器上创建的 虚拟机提供计算资源和内存资源

技术要求:

1 .CPU:主频3GHz

核数8

2. 内存 64GB

3 .硬盘≥500G

4. 网卡:千兆/万兆网卡4

5. HBA卡:iSCSI 1/10Gb )、FC 8GB

20

GB/T 9813.3-2017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

5

二层交换机

主要功能:

网络环境搭建、数据通信连接终端 设备

技术要求:

1. 10Mb/100Mb/1000Mb 端口24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4 控制口1

2. 支持堆叠;

3.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4. 支持 802.1Q,支持链路聚合;

5. 支持生成树、快速生成树和多生成 树协议;

6. 支持 OpenFlow 1.3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

6

三层交换机

主要功能:

网络环境搭建、安全策略服务、数据 交换中心

技术要求:

1. 10Mb/100Mb/1000Mb 端口24 千兆 SFP 光口2 :控制口1

2. 支持 CLI 配置,界面兼容业界主流 标准;

3. 支持 802.1Q;支持链路聚合;

4. 支持 OSPF RIPv1/v2 以及静态路 由;

5. 支持生成树、快速生成树和多生成 树协议;

6. 支持 VRRP

7. 支持 OpenFlow 1.3

20

GB/T 300942013

10 个实验小组, 2 台;

7

机柜

主要功能:

用于放置实训设备、搭建线缆及走线 技术要求:

12U 标准网络机柜

10

YD/T 23192011

10 个实验小组, 1 个;

8

防火墙

主要功能:

出口设备、数据包过滤、安全设置

技术要求:

1. 控制口1 千兆以太电口数量 4

2. 最大并发数200000

3. 2Gbps ;多协议状态检测吞吐 1Gbps

4. 部署方式支持路由模式、透明模 式、混合模式;

5. 支持 IPSec VPN 功能、NAT 功能、 Web 安全、安全策略与内容安全、监控 功能、安全防护;

6. 提供图形化配置界面

10

YD/T 11322001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

9

无线接入点AP

主要功能:

提供无线接入方式、覆盖无法进行布

线的位置

技术要求:

1. 支持 IEEE 802.11 b/g

2. 带机数25

3. 支持 VLAN 隔离和 VLAN 划分;

4. 支持无线网桥;

5. 支持 802.11f 漫游功能;

6. 支持 SSID 广播禁止功能

30

GB9254 2008/XG1 -2013

10 个实验小组, 3 台, 其中胖 AP10 台, AP20 台;

10

无线网卡

主要功能:

提供无线连接

技术要求:

1 .接口类型:USB2.0

2. 支持 IEEE 802.1b/g

41

GB∕T 314912015

10 个实验小组, 4 块;教师 1 块;

11

无线控制器(AC)

主要功能:

管理无线 AP 实现无线切换。

技术要求:

1. 以太端口4 100M 1000M PoE);

2 .控制口≥1

3. 功能描述 :支持 L2/L3 层网络拓扑;

4. 无线协议:IEEE 802.11a/b/g/n/ac

5. 支持 802.1Q

6. 管理 AP 数量8

10

GB∕T 314912015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

12

网络安全 系统

主要功能:

检测规则设置

技术要求:

以下两类标准任选其一:

第一类:

1 .入侵防御系统(IPS);

2. 10Mb/100Mb 端口2

3. 并发会话数500000

4. 吞吐量200Mb

5.每秒新建会话≥15000

第二类: 1 .入侵检测系统(IDS);

2. 10MB/100MB 端口2

3. 监控端口1 4. 管理端口1 5.每秒最大抓包数≥100000pps

10

GB/T 202752006

10 个实验小组, 1 台;

13

软件

主要功能:

提供教学、软件开发的基本软件环境

技术要求:

1.Windows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 统;

2. 网络操作系统;

3. 网管软件;

4. 网络版防病毒软件、桌面维护软件

10

符合课程要求

10 个实验小组, 1 套;

14

投影仪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1. 亮度(流明)3500

2. 分辨率1024768dpi

1

GB/T 28037-2011

JY/T 03732004


15

投影幕

主要功能:

教学演示

技术要求:

幕布尺寸:100120 英寸

1

GB/T 139822011


16

多媒体讲台

主要功能:

将讲台与电脑、多媒体控制系统等电 子产品集合为一体

技术要求:

1. 防火、防雷、防静电的结构设计;

2. 中央控制台,至少包括: 电脑开机 按键,外接音、视频设备,网络信息插 座,220V 电源插座

1

GB 217462008


17

其他

主要功能:

1 .USB RS232 串口线;

2 .Console 调试线

技术要求:

1. 长度2m

2. 支持 Windows 7/8/10 系统

22


USB RS232 口线 11 根(含教师用1根);

Console 调试线 11 (含教师用 1 根)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基地配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跟岗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见下表:

序号

校外实训

基地名称

实训实习项目

现场人员要求和

生产装备条件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1)要求现场指导教师熟悉部门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技能操作娴熟,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

2)实训现场卫生、安全;

3)设备齐全,功能正常。

3

赣州市忆源科技

软件开发、软件测试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及编写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经过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实训课时比重较大的专业课程必须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电子信息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1、专业课教学建议灵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导启发、分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视频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建议专业技能课实施“教、学、做”合一,边讲边练,使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技能考证的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与专业相对应的高级技能证书。

(五)学习评价

1.在教学评价工作过程中坚持循环管理模式,教师教学坚持循环工作流程,学生学习坚持环环考核到位。坚持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坚持出勤、作业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校考试与实习工厂鉴定相结合,既注重过程也查看结果。

2.考核应以过程考核为主,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部分具有考证要求的课程可以实行以证代考;

3.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

4.各门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核的结合,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六)质量管理

1.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是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学生学的过程是由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和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2.业务管理

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院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教学业务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院教学管理的水平。

3.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院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4.监督管理

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根据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对教学的过程和情况进行了解和监测,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监控是过程,评价是结果,目的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