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登录

学生工作

【主题团课】学校“五四”主题团课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作者:肖月

今年是“五四运动”106周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3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五四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政治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4月28日晚,校团委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百年路共青春”五四主题团课活动。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管理部,二级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工作人员代表,青马工程“大骨班”学员代表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团课中,主讲人围绕“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等内容展开讲解,并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系列寄语精神,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通过问答互动、学习分享等形式,共同回顾“五四运动”的光辉历史,并结合自身实际畅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团课在全体成员齐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激昂旋律中圆满结束。

本次团课活动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纪念“五四”系列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弘扬五四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接下来,校团委将联合各级各类团学组织在五月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团员青年的创新实践精神,激励他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交流感悟:

汽车工程学院包佳磊:

五四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青年的行动指南。作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应思考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

学院品牌项目“车辆维护公益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平台。我们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车辆检测与基础维护。每一次拧紧的螺丝、每一句居民的感谢,都让我明白,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青年理想不应停留在口号,而应扎根于实实在在的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实践中去”,作为汽车学子,我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在公益服务中书写青春答卷,让“强国有我”的誓言在车轮里落地生根!

材料工程学院徐培培:

五四精神的核心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作为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稀土人”,我深感责任重大。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国家战略资源,而“稀土人”的使命就是让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发挥出“不平凡”的价值。稀土材料的研发运用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失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要不怕吃苦,敢于啃硬骨头。”

作为新时代的“稀土人”,我们不仅要掌握核心技术,更要心怀“国之大者”。我将以五四精神为指引,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局,用青春和智慧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贡献力量,让稀土的“光”照亮强国之路。

现代农林工程学院徐尉健:

新时代的“新农人”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懂科技、有情怀。我们团队在近期获得了“三下乡”国家级专项活动多项荣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看着曾经贫瘠的土地长出希望的绿苗,我真正读懂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作为农林青年,我们既要传承“脚踩泥土”的实干精神,更要勇当农业科技的“排头兵”。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无人机巡田到新品种培育,每一次技术创新都是对“强农有我”誓言的践行。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我将继续以五四精神为指引,用科技赋能农业,用青春温暖乡土,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校团委学生工作人员虞文琪

作为校团委文宣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的团课让我对“青年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同学们心声的倾听者。从“校园草地音乐会”的舞台灯光,到全省“微团课”大赛的铿锵誓言,我们用一场场活动搭建起同学们展现才华的舞台;从微信公众号的暖心推文,到校园广播的温情播报,我们努力让每一种声音都被听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在文宣部的每一天,我都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大事”就是做好每一件服务同学的小事。当看到同学们在活动中绽放的笑容,当收到大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我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初心。

新时代赋予青年新的使命。我将继续以笔为媒、以声传情,用创新的形式繁荣校园文化,用真诚的服务温暖青春校园。

校学生会权益部学生李传虹

在志愿服务中,我更加理解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真谛。无论是单招考试里为学子送上的暖心服务,还是开学季帮助新生搬运行李的身影,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是对“青年担当”最朴实的诠释。在一次次的学生工作中,我收获到了奉献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了团队带来的力量。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将继续以“同学所急、同学所需”为工作导向,用责任守护权益,用热情传递温暖,让“强国有我”的誓言在服务同学的每一个细节中绽放光芒!

(撰稿:肖月;图文编辑:任磊;责任编辑:温春燕;复审:李琪;主审:曾卫平)



版权所有: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赣ICP备20002229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