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大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心得感悟,共话未来、共绘奋进路径,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赣职担当与力量。
党委书记温学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发展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为高校办学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会强调实体经济是发展根基,而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核心支撑。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是连接中国式现代化与地方产业振兴的重要纽带。必须跳出传统办学思维,紧扣区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需求,构建特色专业群,让专业建在产业“风口”上,以人才供给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全会凸显改革创新的核心作用。破解产教融合不深、治理效能不足等难题,需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推动企业标准进校园、项目进课堂;优化治理体系,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强化科研赋能,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
办好职教关键在党。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根基,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为服务地方现代化实践贡献职教力量。
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曾卫平:
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宏伟蓝图,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全会精神融入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宣传方向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要聚焦主责主业,讲好职教故事,紧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挖掘产教融合、技能育人的典型案例,展现职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要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宣传实效,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全会精神,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思政教师段月红: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十五五”宏伟蓝图倍感振奋,更明晰了思政课的时代使命。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战略任务首位,而“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其核心支撑,这为思政育人提供了鲜活素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深知课堂是精神传承的主阵地。我们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教学养分,把“制造强国”成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故事融入课堂,用实体经济的发展实践阐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刻内涵。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与产业升级、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全会精神真正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把爱国情转化为强本领、兴实业的行动力。
艺术设计学院专职组织员行天骥:
全会作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的重要会议,其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让我在理论滋养中明晰了方向,在使命召唤中坚定了信念。身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讲台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职责,更连接着国家发展的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立足岗位实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在科研创新中践行服务社会宗旨,让初心使命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思政教师黄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壮丽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深入学习,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是深化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全会将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新高度,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支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职业技术学院也应该以此为中心以实践、科技为教育理念去创新发展
二是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干劲。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聚焦主责主业,主动对标对表。在具体行动中,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勇于攻坚克难,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践中,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干者。
三是强化了担当,锚定了目标。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将以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保持昂扬斗志,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宏伟蓝图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教师林晶晶:
“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为思政教育锚定了新坐标。作为思政教师,我深知工作动力的转化需立足“铸魂育人”根本,在价值认同与实践创新中实现长效发力。
动力源于使命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十五五”期间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更让我明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分量。通过思政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深化理论武装,将职业认同转化为深耕教学的内生动力。
动力显于实践创新。依托“十五五”推动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我将红色研学案例、社会治理实例融入课堂,用“行走的思政课”破解教学难题。借助“老带新”机制打磨教学设计,把科研压力转化为教学提质的活力,让理论课堂对接时代需求。
“十五五”的蓝图已绘就,我将持续以价值引领为舵、以能力提升为帆,让工作动力在立德树人实践中落地生根。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胡星: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有了深刻认知。全会将实体经济置于核心,提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固本育新”部署,而财经商贸服务正是连接产业与市场的关键纽带。发展与安全共生,产业链财务韧性、数据合规性正是 “统筹发展和安全” 的微观落点。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深感使命重大。产业数字化催生对“懂产业、通数据、精服务” 人才的需求,这倒逼教学革新。我将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案例融入课程,增设生产性服务、智能财税等内容,破解传统教学与产业脱节问题。
实践中,我将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以“岗课赛证融通”强化技能实训,引导学生在成本管控中见产业升级逻辑,在风险防范中守安全底线,培养适配 “十五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汽车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黄楚: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新征程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我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将国家战略需求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立足组织员岗位,我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丰富和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提升思想引领力,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思政教师潘歆: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把握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尤其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部署感悟颇深。全会明确的“十五五”目标,为高职思政教育锚定了方向。
作为高职思政教师,我深感使命重大。高职教育衔接产业发展,思政课更需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四中全会强调的“阶梯式递进的现代化进程”,恰与高职生成长规律高度契合,让我更加坚定“育技能人才、强报国信念”的育人理念。
践行全会精神,我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把“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部署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讲深讲活;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思政实践,引导学生将专业所长与“制造强国”等战略结合,培养兼具技能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建设者。
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卢思含: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有了深刻体悟。全会将其置于战略任务首位,凸显实体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这与汽车工程学院的育人使命高度契合。作为专职辅导员,我深知职业教育是产业升级的人才根基。赣州正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将立足岗位,把产业需求融入学生管理:以“科技自立自强”精神引领价值塑造,用行业前沿案例激发学习动力;借助精准化管理关注学生成长,重点帮扶技能薄弱学生;搭建校企沟通桥梁,引导学生对接产业实践。统筹育人质量与成长安全,我将以点滴行动培育汽车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让全会精神在育人一线落地生根。
思政教师谢秀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十五五”发展锚定方向,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提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我们部门职能紧密相关,这要求我们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立足岗位,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参与项目推进,注重细节,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秉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在工作中强化风险意识,排查隐患,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助力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贡献力量。
思政教师郑芝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一名高职思政教师,深感使命在肩,须立足职业教育特点,推动全会精神融入铸魂育人全过程。
学深悟透方能精准施教。我将以“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原则,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深挖全会精神内涵,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核心部署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紧密关联,筑牢理论根基。在教学中,结合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案例,以专题式、情景式教学解析产业升级中的“卡脖子”技术攻坚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价值。
躬身践行方能见行见效。依托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产业链安全与技术创新”调研,将课堂延伸至车间、实验室,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劳模工匠进课堂、技能竞赛等多元形式,激励学生成为“懂技术、有理想、守安全”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新征程上,我将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立足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在教学中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底线思维,引导学生筑牢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伦理等意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能工巧匠贡献思政力量。
思政教师钟瑾:
学是基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在肩。
悟是关键。我深切认识到,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将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讲清讲透。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行是落脚点。我将自觉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强大动力:一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解析、互动研讨等方式,让宏大叙事对接学生关切;三是坚守育人初心,引导学生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挺膺担当,争做时代新人。
思政教师钟燕华: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在肩。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宏伟蓝图,特别是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关键部署,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要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讲清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强国复兴有我的志向。面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理念,更需在思政教育中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立足岗位,我将持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学习研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为培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思政教师邹宇风:
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再次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政课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会立足课堂主阵地,把全会精神传达给学生,用青年榜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能,坚定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的信念与决心。更要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理解“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组稿:温春燕;图文编辑:任磊;责任编辑:温春燕;复审:李琪;主审:曾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