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材料工程学院在实训基地报告厅为2025级新生举办专业宣讲活动。稀土材料技术、储能材料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3个专业374名新生以及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专业宣讲活动。
张声洲系统介绍了稀土材料技术专业的建设背景、培养路线、就业岗位及行业发展前景。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院依托赣州作为“稀土王国”的区位优势,聚焦稀土材料生产、检测与工艺管理的人才培养,为我国从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

彭雨萌对储能材料技术专业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在赣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背景下,该专业聚焦于培养掌握储能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应用及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围绕着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多种储能方式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服务当地产业,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学生就业方向包括储能材料制备、检测及应用行业,在储能材料的生产与应用、工艺与控制、设备与维护、销售与服务技术领域从事生产、检测、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专业教师团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多个新能源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胡文飞介绍了新能源产业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与我国“双碳”目标推动下蓬勃兴起的专业建设背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而生,融合多学科优势,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行业对新能源材料技术人才需求迫切,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均需专业人才填补缺口,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胜任生产、检测、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院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践课程的完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系统提升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
材料工程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学科,拥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高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4人,“双师型”教师7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及参与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3项。材料工程学院将以此次专业宣讲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学校“三步并作一步跑,建设全国最友好的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撰稿:彭雨萌、胡文飞、蒋俊鹏;图文编辑:任磊;责任编辑:温春燕;初审:魏新;复审:李琪;主审:曾卫平)